中国梦——美丽中国

长图百科 | 跟着课文游中国:荷塘月色·文化京城

发布时间:2024-01-12 08:31:02    浏览次数:12

课文为圆心 经纬做半径 丈量人文风情

READING

------------------------------

图片
图片
图片

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的末尾署明了写作的地点:“北京清华园”,但这个月色掩映的荷塘究竟是在哪里,却引发过不小的争议。

清华园内有大小两座池塘,塘内皆植有荷花。小池塘在“水木清华”,旁有一座“自清亭”的雕像,还有一尊朱自清塑像,很多人就因此把这座池塘附会为《荷塘月色》中的荷塘。其实,荷塘漫步的故事发生在海淀区清华大学的园中园——近春园内,也是朱自清先生的故居。

飞阁凌芳树,华池落彩云。今天,我们一起来“云”逛清华园,了解一下这所坐落在北京的高等学府。



  


课文回顾

  

《荷塘月色》(节选)

作者:朱自清

图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校名片

图片
图片





【历史档案】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是清政府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辛亥革命后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正式定名为国立清华大学。从1911年到1929年最后一批留美预备生毕业,先后培养和选送留美学生1099人。

1937年抗战爆发后,清华举校南迁湖南长沙,与北大、南开联合成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因战事所迫,又迁往昆明,于同年5月开学,定名为西南联大,有学生3000人,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校。

抗战胜利后,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北平原址复校。当1948年12月清华园解放时,清华大学是一所设有理、工、文、法、农五个学院,共有26个学系,23个研究所的综合性大学。

1952年6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的文、理、法、农学科均被调出,成为多科性工科大学,为建国初期新中国大规模工业建设、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清华名人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图片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近代力学和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奠基人和倡导人。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铁道工程专业, 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第二届留美公费生, 与他同时考取的有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毕业的张光斗, 以及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王竹溪和赵九章, 历史系的夏鼐等。

钱学森一生所获荣誉无数,其中包括1957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以及2006年“中国航天事业50年最高荣誉奖”等。其著有《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星际航行概论》等。


图片
图片


《功勋科学家之钱学森》



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王淦昌

图片

王淦昌,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1925年8月,王淦昌考入清华大学。1929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留校任助教,在吴有训教授指导下完成论文《清华园周围氡气的强度及每天的变化》,这是中国第一篇有关大气放射性的实验研究论文。 

1930年王淦昌考取江苏省官费留学,到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 

1934年春,王淦昌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大量图书资料,踏上了回国的归途。

王淦昌一生中三次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这三次载入史册的重大发现分别是:1931年发现中子,1942年发现中微子,1959年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


图片
图片


《功勋科学家之王淦昌》



历史学家――吴晗

图片

吴晗,1909年出生于浙江义乌,原名吴春晗。

1928年入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1934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是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

吴晗最先报考的是北京大学,但最终因偏科严重未被录取,入学考试需考文史、英文和数学三科,他的文史、英语均得满分,而数学竟然考了零分,按北大规定,有一门零分不得录取。随后他改投清华,得到同样成绩,但清华珍惜人才,以文史成绩特别优异为由,破格录取了他。吴晗遂成为“清华人”,与北大失之交臂。


现代考古学的奠基者――夏鼐

图片

夏鼐(nài),字作铭,1910年2月7日出生于温州市区。1930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的考古学部门。

1935年改去英国伦敦大学攻读考古学,留学期间就开始了考古生涯,远至埃及、巴勒斯坦等地,并因此获得考古学博士学位。

1941年,学成归国的夏鼐至四川南溪县李庄,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专门设计委员。

1945年,在甘肃进行考古工作,调查发掘了宁定阳洼湾等遗址,第一次从地层学上确认仰韶文化的年代早于齐家文化,为建立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正确年代序列打下了基础。


国学大师――季羡林

图片

季羡林,1911年8月2日生于山东清平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六岁时就离开父母,投奔济南的叔父求学。

1930年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西洋文学系。在清华,他结识了陈寅恪、朱光潜、吴宓等名师,还旁听了很多外系的课程。

在清华大学的工字厅,季羡林和吴组缃、林庚、李长之四个文学青年被同学们戏称作清华“四剑客”。

1935年,季羡林赴德国留学。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季羡林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兼职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此后,季羡林执教北大六十余年。

集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于一身,精通12国语言,却永远一袭卡其布中山装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清华颂》中提到,清华大学的四年寒窗为他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现代话剧奠基人――曹禺

图片

曹禺,原名万家宝,中国杰出的现代话剧剧作家。1929年9月由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二年级,进校不久,曹禺就参加排演话剧,排的是《娜拉》。他不仅是主演,还担任了导演。1931年春天,《娜拉》在清华大礼堂公演,曹禺的出色演技引起轰动。“九一八事变”后,为配合抗日救亡宣传,曹禺还排演了根据外国戏剧改编的《马百计》《骨皮》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曹禺笔名的来源是因为本姓“万”(萬),于是他将万字上下拆为“草禺”,又因“草”不像个姓,故取谐音字“曹”,两者组合而得曹禺。

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他是中国现代戏剧的泰斗,戏剧教育家,历任中国文联常委委员、执行主席;中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等职务。他所创造的每一个角色,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1934年曹禺的话剧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

他一生共写过8部剧本,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建筑大师――梁思成

图片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是梁启超长子。

1915年,梁思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留美资格。

1924年,梁思成前往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学习建筑方面的知识。1927年,梁思成以优异成绩从宾州大学毕业,并获得了建筑硕士学位。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他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在《建筑五宗师》一书中,梁思成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清华景观






近春园

图片


近春园景点的核心景观是被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及其包围着的一座岛,岛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岛西南侧有一古式长廊,此岛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每到夏天,便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寻找"荷塘月色"的胜景。在默念着朱自清的名句时,游客们还可以在近春园东山上看到1982年,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在此写下的名篇《荷塘月色》而建的 "荷塘月色亭"。        

近春园原为康熙皇帝熙春园的中心地带,清朝道光年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工字厅以西部分称近春园,之后咸丰皇帝的也曾在此居住。


水木清华

图片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位于工字厅北侧,常被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

"水木清华"一带的景色设计别具匠心,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水木清华的荷花池是清华园水系两湖一河之一(水木清华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和万泉河)。夏季荷花盛开,一片葱郁之色;冬季白雪落于池面,周围琼枝环绕,别有一番景致。荷塘南侧之畔垂杨掩映着的秀雅古建筑本为工字厅的后厦,为"水木清华"正廊,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有记载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

"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荷塘西侧可见一瀑布,四季流水不断,远远可闻水声,令人心旷神怡。因其幽雅的环境,水木清华常被清华学子选为读书学习和小憩之地。


天文台

图片


清华天文台的前身是建成于1931年夏的国立清华大学气象台。为了提供最好的研究条件,办出一流的气象学,学校投资三万三千余元修建了此气象台,并按照国际标准条例配置仪器、设备。

遗憾的是,到了1952年,随着清华的院系调整,气象系被并入北京大学。由于长时间的无人照看、维修,气象台越来越破旧。直到1997年,清华大学才改变了"无法无天"(法律和天文)的状况,随着天体物理学科的逐步建成,气象台也更名为天文台。

短短的几十年间,从这座白色八角形的塔中走出了哈佛、MIT等美国超一流大学的博士生及博士后十几名。清华天体物理在评估中胜过了许多天文学研究历史悠久的学校,名列前茅。天文台的建筑也被注入了水晶的纪念碑,向世人昭示"清华速度"。  


闻亭钟声

图片


闻亭位于大礼堂西侧的一座土山上,是一座古式六角亭。闻亭原为一座钟亭,建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亭内有大钟一口,径可四尺。钟声清脆,远及海淀。

七七事变后,清华园落入日寇之手,校园惨遭破坏,钟亭被毁,亭内大钟及亭下铜炮被日寇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为了纪念在昆明遇害的闻一多先生,特将钟亭命名为"闻亭"。亭内匾额由闻一多先生1921年的同级同学集资建成,"闻亭"二字由著名优生学家潘光旦教授所书。亭内大钟原悬挂于颐和园东大门对面,抗战胜利后移至此处。1986年清华师生在闻一多先生逝世40周年之际,修建了闻一多雕像,使"闻亭"景观益显庄严美观。

蓝天白云之下,闻亭高耸颇有君子之风;水木清华之侧,钟鸣瓦釜宛若天籁之音;苍松翠柏之间,友山提笔尽抒爱国之志。


古月堂

图片


古月堂为清华园古建庭院之一,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与工字厅西院一巷之隔。这处独立的小庭院总建筑面积约670平方米,门前两只白色石狮,最具特色的垂花门至今保存完好。

古月堂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清华大学建校后成为教师宿舍。院内宁静幽雅,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此居住。1928年,清华初招女生,古月堂被辟为清华女生宿舍。汪健君先生有诗记曰:"古月堂前几变更,昔年济济聚群英。一从女禁开黉畲,两度繁花共月明。"

古月堂目前为学校总务机关与外事部门办公所在地。


二校门

图片


二校门位于清华主干道之一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被认为是清华大学的象征。二校门为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站在清华路,北望二校门,可遥看清华大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等景观。

二校门为清华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有了新的大门(今日的西校门)。此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春夏秋冬,年年岁岁,时光荏苒,矗立在校园主干道上的二校门,在风雨中,默默见证着清华大学的历史与发展。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


图片

该书讲述了知名清华校友、中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少年努力读书,青年刻苦钻研的时光,尤为全面地呈现了他勇于为祖国的科学创新担当重任,乃至奋斗到生命尽头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高尚情操与优秀品格。

图片



水天一色,秋月春花。清华大学不仅是学子们的知识殿堂,校园内风格多样的建筑,每一处都有它独特的故事,诉说着中华百年的历史。游在清华,就像走进了一本厚重的史书,让人心生敬畏和向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