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美丽中国

长图百科 | 人类群星闪耀,闪闪发光的小行星(2)

发布时间:2023-11-22 08:44:33    浏览次数:21


外联部 长治市图书馆 2023-11-22 15:5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人类群星闪耀

闪闪发光的小行星

每一个新生儿降临人世,父母都会绞尽脑汁地给孩子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同样,每当有一颗新的小行星被发现后,给它起个贴切又好听的名字就成了摆在天文学家面前的一大难题。

有一种独属于天文的浪漫,叫"让你的名字闪耀在浩瀚星空"。在无限的太空中,除了有"中华星"外,还有120多颗以我国杰出人物、中国省市和地名、知名大学、机构等命名的小行星。

今天,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牛上天”的中国高校,来看看后11所“拥有”小行星的大学都有哪些。



目前,我国内地共有22所高校拥有自己的“专属小行星”。这些高校,都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天文等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在遥远的天空中有一颗小行星与它们相连,守护着他们的“星空梦”。



图片


央美星

2018年7月11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天文联合会《小行星通报》第110635号向国际社会宣布,永久编号第118418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央美星”。

图片

中央美术学院(始于1918)



国科大星

2018年10月14日,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建校40周年纪念日,国际永久编号第 189018 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国科大星”。“国科大星”是一颗亮度15.2星等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上,绕日运行周期为5.33年。

图片

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台



南师大星

南师大星是由紫金山天文台科学家在盱眙天文观测站发现的一颗主带小行星,国际编号为216446。2009年3月25日,它被首次发现,后续得到了卡塔琳娜巡天计划、奥塔米拉天文台、泛星计划、莱蒙山巡天等的多次观测证实,并进一步计算出它的精确轨道,符合国际上新小行星获永久编号所需的条件。2019年10月,紫金山天文台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提名将216446号小行星命名为“南师大星”,于2021年7月4日正式通过国际批复。

图片

南师大星左涤江天文台



三峡大学星

2021年9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10月10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16319号的小行星,已获国际小行星委员会(CSBN)批准,正式命名为“三峡大学星”(英文名:San Xia),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于2021年9月在《小天体命名公报》中正式发布。“三峡大学星”周期为4.23年,轨道半长轴为2.6倍日地距离,轨道倾角15.9度。

图片

“三峡大学星”纪念雕塑



华中科技大学星

2022年3月21日,国家天文台宣布,将永久编号52487号小行星命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星”(52487 = 1995 XO2)。这颗小行星是1995年12月6日由国家天文台兴隆基地观测发现的(1995 XO2),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轨道周期3.37年。

图片

“华中科技大学星”轨道示意图



上海师大星

上海师大星是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91001号的小行星。这颗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8年1月18日发现并命名的。2022年9月9日,经过国家天文台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的审核,这颗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上海师大星”。

“上海师大星”的命名寓意深厚。其国际永久编号中间三位数字“100”代表上海市徐汇区的桂林路100号和奉贤区的海思路100号,象征着上海师大的两个校区。后三位数字“001”则体现了全校师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昂扬精神。

图片

“上海师大星”轨道示意图



西北大学星

西北大学星(Xida)是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命名的一颗小行星。该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于2008年3月2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529729号。

西北大学星命名仪式于2023年10月15日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行,这为西北大学120周年校庆增添了一份来自宇宙的生日礼物。

图片

“西北大学星”轨道示意图



南理工星

“南理工星”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于2011年10月3日发现的。该星轨道偏心率为0.18,轨道倾角为17.21度,轨道半长径为3.195天文单位。换言之,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70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5.71年。“南理工星”在轨道上以每日142万公里的高速奔腾前进,相当于每秒16.4公里的速度在绕日运行,由于距地球有数亿公里,因此从地面上看上去,它在星空中显现出缓慢地移动。“南理工星”与地球的最远距离达7.15亿公里,最近时只有2.42亿公里。

图片

“南理工星”轨道示意图



北理工星

“北理工星”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在1997年4月2日于兴隆观测站发现,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轨道周期4.18年。该小行星赋名“北理工星”具有特殊的意义:国际永久编号“9442”前两位数字“94”,代表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国际永久编号“9442”后两位数字“42”,以及小行星发现日期1997年4月2日,纪念北京工业学院于1988年4月2日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图片

“北理工星”纪念雕塑



温大星

5月13日,温州大学办学90周年纪念大会在温州大学育英大礼堂举行。大会举行了温州大学小行星命名仪式,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永久编号第363018号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温大星”。

图片

国家天文台宣读“温大星”



云大星

“云大星”是一颗位于太阳系的小行星,其国际号码为23692。它是由中国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3月29日发现的。

“云大星”的命名源于其发现地点——中国云南省。这颗小行星的临时编号为2007 ES70,是第23692个被确认的小行星。

图片

云南大学天文台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

你的学校/母校有哪些以校名或者校友命名的“专属小行星”呢?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