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馆新闻

所在位置:首页-本馆新闻

长治市图书馆2021-2025年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12-28 10:11:58    浏览次数:123

2021-2025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这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我国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长治市政府工作报告》、《长治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长治市图书馆立足发展新阶段,深刻认识和把握本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面临的新环境、新变化和新趋势,并经过与业内专家和全馆职工的多次意见征集,根据本馆发展制定出本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6-2020是长治市图书馆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的五年,在这期间本馆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提升馆藏资源更加丰富规范,免费开放为社会大众悉知,读者服务工作日臻完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成体系,社会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本馆在满足全市人民基本文化信息需求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地区特色,引领协作全市业务工作,努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助力文化强市建设。

(一)保证公共安全,为读者提供安心阅读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对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制度、服务方式、服务效能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019年开始长治市图书馆进入了疫情防控时期,期间本馆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对疫情防控采取全面严格有效的措施,做到有准备、有方案、有措施、全方位的保证广大读者能安全阅读,放心阅读,以此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常态化。

(二)以读者为中心,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复合型服务体系。本馆每年在世界读书日、图书馆宣传服务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与节假日都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同时本馆推出的上党文化大讲堂、健康大讲堂系列讲座和流动图书车进社区活动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收获了大量读者;本馆特别重视特殊群众服务,2018年7月在馆内举办的“盲人创业新思路探索座谈会”,特别邀请了盲人志愿者侯军明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20多名盲人读者及家属参加了座谈会,得到了特殊读者的热烈欢迎,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本馆再获地市级国家一级馆称号。

(三)加强本馆数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图书馆信息化应用的能力。本馆积极开展数字化服务,建设馆内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其中地方图书和地方报纸数据库,为读者提供网上全文阅读; 2017年加入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为读者提供文献咨询和传递服务;建立了长治市移动图书馆新型数字阅读平台,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开通了本馆微信公众平台,对读者进行信息服务推送等。读者可以通过监督电话、微信、官网等对我馆服务进行监督,本馆对读者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处理、整改、反馈,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管理。全面提高图书馆应用新信息化技术的水平和能力。

二、“十”期间存在问题

(一)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还需要大幅度提升。长治市图书馆读者接待人次、图书外借册次逐年增长,读者服务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服务过程中馆员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仍需很大提升,我们要在工作中加强馆员业务培训,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只有提升馆员职业素养与服务能力,才能更好的推动本馆各项服务活动开展。

(二)图书馆要持续提升管理理念近年来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效能产生了极大的改变。我们应探索和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本馆服务规划精准定位,突出服务重点,加强本馆特色资源建设开发,打造本馆的自有品牌,来提高本馆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三、“十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2021-2025时期长治市图书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及时向群众和社会各界传播党的声音,不断创新图书馆工作的服务理念和创新机制,传播社会正能量。

(二)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将以长治市图书馆新馆建设为契机,成长为省内具有影响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为智慧型图书馆夯实基础。长治市图书馆将提升本馆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本地区总分馆体系建设、完善文献保障体系、优化资源建设方式、创新服务方式、依托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发展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O2O服务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加强跨界合作建设特色鲜明融合共生的美好阅读生活空间,推动图书馆向“以人为中心”转型跨越。同时推进数字阅读,持续开展阅读推广行动,向社会推送丰富优质的数字阅读资源。

四、“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适应后疫情时期社会变化,具备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公共图书馆既是文献信息的资源中心,同时也是人群高度聚集又相对封闭的公共场所,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容易使多种危害因素在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迅速传播,从而形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安全阅读是我们的工作重心,本馆将积极应对安全管理的挑战,建立相关制度和专职人员,严格门卫制度,把好第一道关。对工作人员和读者在入馆前进行相对应的实名登记、体温检测等工作,对馆内的阅览空间、公共区域、书籍杂志、设施设备等定期进行全面的消毒,对于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做出对应处理措施,做到有预案、有措施、能解决,并做好线上线下及时公示,为读者提供精准周到的个性化服务。

(二)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打造地方特色馆藏。我馆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增加文献年入藏量,对各种纸质资源、数字资源和其他载体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实行保障纸质资源、发展数字资源的策略。加大数字资源比例的系统性购入、进行自建特色化资源和互联网上免费资源深层次整合,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化平台。

分阶段进行本馆特色资源建设,完善馆藏体系。(1)红色文献特色馆藏。长治市图书馆前身为创建于1946年10月

18日的“太行区公立长治图书馆”,时为晋冀鲁豫解放区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留存了一批红色文献,其中有领袖作品、战地出版物、反映敌后方军民生活等方面的书籍,还包括油印、石印等多种版本,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目前已开设红色文献展厅,本馆将进一步完善这部分珍贵文献研究整理,逐步进行数字化开发,提高文献利用率。(2)加强地方名人专藏建设。本馆将加大征集地方名人或专题工作,有针对性的对长治地区有影响的人物和特定主题进行收藏,并建设相应专区或专柜进行对外阅览。

加强地方文献整理、开发利用工作,以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为依托,系统性、抢救性地整理长治地区现当代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专题文献,采集口述史料、影像史料等新类型文献。采集原创文献、收集手稿、信件、照片和实物等信息承载物,形成多载体、多种类的专题文献资源集合,并通过到馆阅览、在线浏览、多媒体展览、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提供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建立地方文献征集工作联络档案有序推进地方特色数字化工作。

(三)打造图书馆全媒体服务平台。在现有长治市图书馆总体资源的基础上,整合功能与布局,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数字资源实现服务创新。推进馆内数字资源、移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等建设,逐步开发建立小程序和短视频平台官方服务号等全媒体服务模式,不断创新适合本区域的数字化服务。围绕“智慧型图书馆”的建设理念,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技术手段,根据各类用户自行定制的风格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推送服务,实现对读者的智能化服务与管理。

(四)增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总分馆实施后,资源共享为联盟馆提供很大便利,长治市图书馆在“十四五”期间将加大力度与社会各界的进行交互合作。1)、增强本地区和系统间协调合作,加大和其他类型图书馆的联系与合作,开展地区间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本馆的业务眼界和能力,大力扶持本区域的总分馆和农家书屋建设。(2)、要加强与社会力量广泛合作共建社会化服务点,目前我馆已建立长治市图书馆下东社区分馆山西银行高新区支行分馆、东方社区分馆、驻市部队分馆。我们将继续增加分馆建设,提升服务主动性和灵活性,走出去把图书馆资源流动起来,放置到最需要的地方,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服务。(3)、加大与其他社会机构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增加与党史研究室、政协、新华书店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同合作和开发资源项目,目前与长治市政协开设有政协文史资料馆,本馆将会逐步加大与其他社会机构的跨界协作,联合共建,实现合作共赢。

(五)助推文旅融合,开发文创产品。在“十四五”期间本馆将积极开发文旅融合,“图书馆+”为突破口,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旅游景区等合作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使阅读融入旅游,以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同时也将开发代表本馆文化资源的文创产品,在设计中不仅要将本馆馆藏资源融入到产品开发,图书馆基本属性体现出来而且要打造本馆特色本品牌。并且在本馆平台分享文创产品开发历程,希望通过产品与精神的合来推动馆文创品牌的开发

(六)馆员是图书馆运行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一切工作实施的基础,本馆将进一步建立建全馆员培训和学习制度,争取为馆员多提供学习培训机会,鼓励馆员提高自学能力,支持馆员参与职称评定,力争建设一支年龄合理、专业齐全、团队意识较强,有强烈进取精神的馆员队伍。

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日益成熟,为图书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但仅有先进的技术是不够的,图书馆需要管理理念、服务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的高效融合,才能得到持续发展。“十四五”是长治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关键期,也是本馆转型发展期,本规划为长治市图书馆未来五年发展指南,馆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